前言:
组织集体活动和企业常规业绩指标并无直接关联,看起来是一个“可有可无“的事,也容易被数据管理者所忽略,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形的东西,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、反应能力、决策能力、数据能力,往大的说,还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层次!
对很多企业而言,组织集体活动是一件“劳命伤财“的事,但从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讲,是希望”少花钱多办事“多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,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友谊、提升团队战斗力,进而弘扬企业正能量文化。很多企业经营层都是希望花一些小的成本,来撬动众多人员参与的活动,特别是在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层度,仅仅靠薪酬已很难激励员工。相反组织一些有趣味性、拓展合作性的活动,可以花费小的成本,就能增强人员的凝聚力、增加同事间的友谊,进而让员工充满活力,从而在工作中更有干劲,从这个意义来讲,集体活动的无形价值不可直接同金钱来衡量。
成功愉悦组织实施、人人满意的活动,确实是一件非常头痛而困难的事,常常因为很多细小的环节而提早破产、功亏一篑!哪怕是大家都很向往的“玩“的活动,也因为细节考虑不完善、组织工作方法不得当、需求考虑不充分、信息沟通不及时、体验感不好,让组织者常常是吃力不讨好,参加活动的人员有所怨言,从而造成很多企业中层不愿意组织活动,基层也不积极 。
本单位深圳有1200多人,有20多个业务部门的庞大组织,叫组织是因为和本单位是和企业完全不同的运行机制。过去一些年,除了小团队的活动组织,单位的组织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确实要组织活动基本靠“吼“、靠行政安排来推动。如果有大型的商务活动一般花钱外包其他专业公司来组织、实施。
本方案是本人参与数据运营官完成的实战课题,以下是本人参与本单位拓展活动组织和实施进行的实战案例分析:
1、需求分析
1.1场景综述
如前言所述,作为一个1000多人的企业组织,上层领导希望定期通过组织人员活动,提升企业凝聚力及提升企业文化。从管理者而言,是一个简单的思维,花少钱,大家都开心,增加凝聚力!但很多单位活动组织部门把活动当成行政工作来办,还要需要花费很大的组织成本(众多组织者),活动承办人员为了推动活动承受压力,基层员工因为要给上面交代也经常抵触不积极,造成活动组织困难、组织活动人员多,参与活动的人员消极、活动浪费现象严重,典型“为了活动而活动”!
本人是单位合伙人,最近几年一直在学习部署管理系统,利用无代码云技术搭建了日常管理系统、业务系统、财务系统、大数据的信息库等,在2021年参加了无代码大赛,并获得了最有社会价值铜奖。另外,从2020年起本人跟进事务所的日常活动工作,包括羽毛球活动、日常拓展活动等,以人员需求为出发点、破除传统的行政思维,利用数据逻辑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在2021年、2022年单位拓展活动的组织上,利用设计的报名系统和活动看板,高效完成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,效果良好。
通过活动组织积极宣传,引导人员积极报名,对活动进程保持一定的神秘性,逐步开放相关权限,设计需求要点;活动中,为了达到一定的竞技效果,对活动的成绩进行记录,后续进行表彰;对于活动费用,需要做到精确预算和及时决策; 活动后,形成活动数据看板,进行活动分析、形成海报,并为后续改进活动提供参考。整个活动组织,体现了大数据运营官的高层思维。
1.2组织活动通常存在的问题
1)活动部门把组织员工活动当成行政工作来抓,员工习惯性抵触(员工习惯性抵触工作安排是人之常情),造成组织效果非常不理想。个人长期从事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工作,认为组织活动和安排工作完全是两码事。
2)日常组织工作方式生硬,组织方式过于传统,譬如组织活动通过行政部门进行报名统计,高阶点的通过微信接龙进行报名,报名周期过长、传递层级多、人员变更报名等,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很大欠缺。
3)因组织规模大,涉及部门多,需要调用多部门行政人员进行协助,对企业而言需要很大的投入人工和时间成本。如果后续人员因为工作变化或其他原因发生变化,不能及时掌握信息,因此不便于后续跟进、统计、分析、决策,会增加很多的沟通交流和统计工作,工作量巨大。
4)需要人工进行统计报名者信息,如部门、性别,通常后续需要专人跟进完善,效率低下、容易出现差错。
5)领导都希望看到简单、愉悦的事,作简单的决策。因对变化信息不能及时掌握,可能需要多次向领导汇报请示,让领导厌烦;不能快速形成活动海报让领导查阅。
6)活动趣味性,如:增加活动神秘度,逐步公布活动内容和福利;实时打卡上传照片,系统自动计算参与人员和未到达人员;科学开展拓展比赛(传统模式是人员集中后一起出发,由人员统计徒步成绩;因人员多,组织难度大、成本也非常高),科学利用个人自主定位打卡的方式,由系统自动排名并推送成绩到活动群。
1.3 活动各层级需求分析
对高层而言,希望通过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好效果的方式开展拓展活动,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文化和员工精神状态的目的。因此高层关心:
1) 尽量少花钱,不浪费。活动前,先了解高层的预算范围。
2) 尽量不要让高层决策活动中的一些琐碎内容,譬如:吃什么饭、怎么组织活动、要多少套衣服之类的。
3) 活动结果,看板也很重要。有参加活动的人数、活动的可爱照片,当然带单位名称的横幅或旗帜不可或缺。领导一开心,把这些发个朋友圈之类。

中层而言,一般就是活动的组织者。本次活动,以个人组织实施者身份,利用数据信息官的思维,组织满足高层期望,低层积极参与的活动。对中层而言,更加关心以下方面:
1) 经费多少,编制可以执行的预算。譬如:置办哪些活动必须品,活动服装安排,活动奖金设置,活动地点(到外地会涉及差旅费);
2) 及时掌握人员的直接报名动态,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信息(通过行政获得信息不可靠);
3) 报名人数及报名人员信息。根据活动总体方案,通过自己搭建的简道云主页,让人员直接报名和填写,并统计报名表,获取人员的相关信息。

1) 了解什么活动(活动主页设计比较重要);
2) 一键报名,成员的信息通过系统中人员以前数据,个人进行修改和确认;
3) 需要填报的数据进行维护,如:是否吃饭、个人服装等。

从数据运营官的角度,有些特别的需求需要进行设计,便于能快速对接高层、中层及基层人员的相关信息:

1.4 改进方式
利用简道云设计流程、分权限分段实施,形成活动看板、推送人员活动信息,具体如下:
1、利用简道云制作报名表(含活动宣传图册、注意事项),人员了解活动详情后,由个人登录系统填写报名表。
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决定,加上群报名成功的消息刺激,人员一般积极报名。
2、在报名规定的时间内,或设定的条件,关闭“报名”权限菜单/不能继续报名,或通过公式设定报名(条件提交);
3、在确定人员名单后,要求个人自我完善“身高”、“衣服颜色”、“上衣尺码”、“裤子尺码”等信息,通过聚合表快速查看未填写人员名单,自动推送钉钉活动群活动事项通知。
服装信息快速和外部服装定制单位对接,进行商务谈判和下单;相关明细表后续直接作为人员领用表。
4、活动当日,个人自主通过“打卡”定位“出发”并记录出发时间,并自动推送群信息(自拍照片);到达终点,个人通过“打卡”定位“到达”并记录到达时间,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时间(这种方法科学而合理)。
不仅不让先到的人员等待落后的人员,也让活动业更加有趣又科学。
2、指标梳理
2.1活动鱼骨图
根据活动过程环节,制作如下鱼骨图,便于进行重要节点整理和指标梳理。

2.2 主要指标
拓展活动的指标,不能用业务或管理的复杂指标来类比,这里更多的是简单的数据。可直接梳理的指标包括:
1) 费用指标,包括:预算费用,活动费用(服装费用、餐饮费用、奖金费用、其他费用),人均费用,预算节约率[预算费用-实际费用)/预算费用]。
2) 人数指标:报名人数、男女比例;实际参加人数,参加比例;就餐人数。
3) 服装指标,规格统计,颜色、性别、上下装尺码汇总表。
4) 成绩指标:人员活动成绩(时间间隔)。
2.3 统计方法的应用
针对这个需求而言,没有用到深奥的统计方法,而是简单明了的计算,如:汇总、加计、计算时间差等。
3、可视化及应用实施
3.1 报名表设计
3.1.1 报名表单



3.1.2表单权限设置
通过表单权限,分步放开权限,便于在对应节点进行权限申报。

3.2 可视化数据
以下为报名相关信息:

服装实时统计:

活动成绩排名表:

设定群通知(机器人推送)信息:


4、方案总结
本案例未选择更符合数据运营官水平的案例,既然选择了简单的方案,也要做到“有始有终”,尽可能的展现和不断完善。仅从该案例来归纳,其实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也还是挺高的,具体来讲:
1) 数据运营官和活动组织者双重角色
该案例中本人具有多重身份,对活动有一定影响力,不仅能主导活动的方向和策划方案,也能决定数据的设计和运行方向。因此,作为高阶阶段的数据运营官,如果在单位有一定的特别职权且具有认知高度,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,能清晰理解各阶层诉求,能够影响业务的走向,利用数据化的手段推进某些业务运行,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效果;反之,如果数据运营官的级别很低,又无法理解到中高层的真实需求,仅凭借“技术强”、“武功高”,往往是无用武之地的。
2) 数据运营官价值理解
我们很多数据运营案例,总是想要把价值量化,譬如节约多少成本、产生多少收益,这实际上是为了迎合管理层的目的,体现数据运营官的直接价值。其实,当今社会,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层领导,对数据运营的理解,已经不是靠数据运营本身,过分夸大数据运营官的经营价值是不可取的。
很多企业高层,对数据信息的需求,是可靠、准确、及时,再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来分析业务、分析企业管理、分析财务业绩。
5、数据工作的思考与展望
1)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量到质的转换过程,信息化、数据化、人工智能等应用才处于起步阶段,数据化必将成为国家层面引领企业从量到质的转换。
2)作为走在全国前沿领先的帆软软件,已经引领了国内数据报表的浪潮,作为一名对数据感兴趣,有志投身数据信息化浪潮的我来说,积极跟随帆软,不断学习不断进步,也是紧跟随数据化的前沿。
3)在工作中,积极思考,“小事不小”而不为,从点点滴滴做起,一步一个脚印,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工作习惯,从高、中、低各层面需求全面思考,确保推进的工作“有的放矢“,为众人所需。事实上,本人这些年在推进系统化、数据化工作过程中,也是求稳不求快,完善一个推出一个,经过长期的积累,已形成完善的业务管理闭环。